资讯推荐:薅羊毛、割韭菜和背刺
这几天的“五一”长假,是大家吃喝玩乐休养生息的好日子,所以按照惯例,我们就不聊什么新技术、销量和行业趋势那些正儿八经的话题了,这一期我们来闲聊几个当下车圈里非常流行的网络热词:薅羊毛、割韭菜和背刺。
其实我也不太清楚“薅羊毛”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,据说最早是来自于多年前的一个春晚小品。虽然我出生于广州,而广州又名“羊城”,但我小时候对羊的认知,除了来自于广州著名的“五羊雕塑”之外,就是身上穿的那件羊毛衫了。
(资料图)
按照我的理解,“薅羊毛”的精髓其实在于日积月累,积少成多,做时间的朋友。
所以小至收集各种积分和优惠券,充话费送流量,大至汽车厂商提供的各种免费权益和服务,凡事这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好事,都可以统称为“薅羊毛”。
在新势力品牌还没冒起的时候,我们到传统4S店那里买车都少不了砍价这个环节。每成功多拿到一些优惠,都会让人多一份快感。
所以哪怕你比排在身后刷卡的那位车主还多花了几千块,但你的内心都依然会认为自己才是那个全场最精明的人。
不透明的价格保护的不但是经销商的利润,也保护了某些消费者们脆弱的内心。
所以当前些年特斯拉抛出“以成本定价”的口号,每年降价两三次试图“让利”给消费者的时候,“割韭菜”这个源自于股票市场的热词,也随着特斯拉正式进入了汽车圈。
我特意去翻查了一下,股市里“割韭菜”的含义,是指部分“庄家”通过操纵股价,吸引散户不断追涨买货,当价格涨到差不多之后,便套现离场让散户当接盘侠,股价大幅下跌令散户被套在高位。
然后又再吸引新的散户进场,让股价再次上涨之后“庄家”再次套现离场,股价下跌。如此的反复操作,就像韭菜不断生长又不断被收割一样,所以便有了“割韭菜”的说法。
所以每当特斯拉售价下调的消息传出,不少车主们都难免会产生一种错觉,似乎手中的特斯拉新车就是一支股票,高位买入之后“价值缩水”价格下跌,成为了特斯拉的“韭菜”。
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谁都不希望手上资产贬值,所以大部分人其实并不介意汽车厂商实际赚走了多少钱,只会在意自己的爱车贬值了多少。
当然了,每次特斯拉上调售价的时候,不少老车主都是满心欢喜的。
为了既不背负“割韭菜”的骂名,也能让产品价格在市场上保持足够竞争力,众多新品牌便把本可以真金白银的优惠,摇身包装成了“厂家限时补贴”、“增配不加价”、“积分和权益赠送”这些的新招数。
讲真,这种招数其实就是“新瓶装旧酒”而已,只是把过去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常规操作摆到了台面上。
这么一来,“背刺”老车主是继“割韭菜”之后,新品牌们的又一条新罪名。
“背刺”这个词就更形象了。
我上网查了一下,背刺带有背后捅刀子的含义。在汽车市场上已泛化为车企在大家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“偷袭”,提供更多的权益、更低的价格或更多的配置,令老车主觉得蒙受了损失的意思。
不管是被“割韭菜”还是“背刺”,虽然我能完全理解老车主们的心情,但当看到一些车主动不动就要“维权”时,我都会在想:为何人们对传统品牌的经销商每月甚至每天的“海鲜价”都能坦然接受,但一些新能源车品牌阶段性的价格和权益调整,就会被人人喊打呢?
我觉得不外乎下面两个原因。
第一、的确很多新能源品牌在成立和发展初期,为了吸引新用户关注,往往都有意无意地夸下海口画了些“大饼”,例如其中就包括了新硬件升级、某些智能化功能的OTA等。而不少车主往往也因为对车企的信任,而脑子一热下了订。
但事实上,不少厂商低估了实现承诺的难度,加上受限于各种技术或成本因素,这些承诺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兑现,又或者迟迟未能兑现,车主们的不满是可想而知的。
这在车机系统功能升级,或者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开通这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。我认为,某种程度上这实际上是误导了消费者。
第二、产品更新迭代更快了,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跟不上市场变化。这在新老产品之间体现得较为明显。
对于传统燃油车,基本上每年小改款和几年一换代的节奏都比较固定,提升的幅度也大致可知,所以消费者在购车前都有比较清晰的预期。
但对于现阶段新能源和智能车来讲,各种新科技日新月异,大家都争相采用最新的技术,以至于相隔才短短几个月,新旧产品在技术上都会有些差异或提升,也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期。
第三,当然是因为竞争更激烈了,每个品牌都需要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,包括成本的波动以及价格。
过去由于经销商模式的存在,厂家也默许经销商根据市场状况来随时调整终端价格,这也导致每个区域的终端价格都会较大差别。但由于现在厂商直营模式下,厂商需要根据全国的情况来调整价格,所以每次的动作都会展现在全国车主的面前。
而这往往就是老车主眼中最大的“背刺”。
所以我认为,车企和消费者两方面都需要作出一些改变。
对于车企来讲,不能再为了短期销量而随意“画饼”了,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新功能和新技术更应该适当保持谨慎,不要过度拉高消费者的心理预期,更要避免误导消费者。
哪些事情能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或者做不到,都要尽量让消费者有更清晰的认知。
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讲,则需要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,选车买车时更看重当下的产品体验和服务水平,不要过分相信某些宣传话术,更不要错把车企的“用户思维”理解为可以无限满足用户所有额要求。
进入新能源车时代,改变的并不只是汽车本身,我们也一样需要改变。唯一不变的,是理性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标签: